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审计范围与人力资源规模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发布时间:2019-09-29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摘要/目录】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影视因素研究
  【第一章】政府审计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人力资源配置基础理论与文献回顾
  【第三章】我国审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第四章】审计范围与人力资源规模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第五章】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数量研究设计
  【第六章】审计环境与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回归结果分析.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 4 章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根据前文相关理论基础以及本文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的梳理与总结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本文主要以地方审计机关人员数量代替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以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来代替政府审计范围,分别以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法律环境来表示审计环境。基于此通过开展实证研究来探讨政府审计范围、政府审计环境与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的关系,提出了下列研究假设:

  4.1 审计范围与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

  根据对政府审计范围相关文献的回顾发现:目前提到的审计范围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审计对象,另外一种认为是审计内容。本文认为两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比较合理但是又显得有些片面,基于此本文认为审计范围应该是在某一特定政治环境下的审计重点。这样的审计重点就不仅包含了审计对象也包含了审计内容。因为在大部分情景下,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是交叉并且相对的。比如说基于某种形势,国家要求当年要针对某一领域加强审计监督,那么地方审计机关就要寻求这一领域的相关内容进行审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找到包含这些内容的部门(对象)进行重点审计。根据审计全覆盖的要求,目前的审计重点主要包括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

  对于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审计主要是对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国有企业的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对财政财务审计的延伸,鉴于本文已经考虑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有企业的审计,在研究中就不单独考虑经济责任审计对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的影响了。

  研究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学者对于财政收支和政府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论述,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理论基础。从现有的研究文献看,占据主流地位的是受托经济责任观。可以说,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在分析政府审计维护国家财政安全方面有很强的解释力。在用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时,蔡春等(2009)认为政府审计的产生是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目前,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的经济安全也受到更多的威胁,为了消除这些威胁,则需要政府审计来肩负其为国家财政安全保驾护航的责任。而且众所周知的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国家经济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财政收支的效率和效果都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风险。为了消除危害国家财政安全的种种风险,国家治理中将政府审计作为一种特殊且重要的监督控制机制,通过审计来维护财政安全。我国宪法和审计法将国家审计的职责限定在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方面(刘力云,2013)。在现阶段,虽然计算机审计大力发展,但是审计过程更多的需要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其应有的职业关注。不难想象,若地方财政收支越多,国家对国有资源的固定资产投资越大,则需要被审计的资金越多,因此地方审计机关需要更多的审计人员。基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本文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求和作为一个变量。因此,我们提出了本文的假设 1。

  假设 H1: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数量与地方财政收支成显著正相关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国有企业审计的必要性。同时国有企业审计也是宪法及一些法律法规赋予我国审计机关的法定权利和义务。但是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到目前为止,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依然用来填补很多国有企业的亏损。这反映出国家政府作为人民的代理者,其权力范围和边界没有界定清楚。现阶段,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生产力落后,创新力不足,且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少等原因,我国的国有企业亏损现象一直很严重,且有些国有企业即使实现盈利也没有根据其按照国家持股比例,将盈利部分属于国家的上缴给政府(罗宏,2008)。这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委托代理问题造成的,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没有按照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的意思行事,而只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正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政府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方面必须首当其冲。基于此国家需要投入足够的审计资源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要做到国有企业走到哪里,审计就跟到哪里,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按照上述逻辑,地方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越大的话,政府财政承担的风险应该越大,为了更好的管理风险,更多的国有企业将要被审计,因此,需要更多的审计人员。因此,我们提出了本文的假设2。

  假设 H2: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数量与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成显著正相关。

  4.2 审计环境与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

  审计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迁。相应的,政府审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只有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带来最优效果。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部门学者仅研究了审计环境对审计效率或者审计质量的影响,却鲜有学者关注审计环境对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配置的影响。

  周中胜(2009)从公共治理理论出发,研究了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对政府审计内容、对象和范围的影响。还有学者指出审计目标、审计质量等都会受到审计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提升审计质量,除了要提高政府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改善外部环境(程新生,2001;张慧敏、郑秀杰,2009)。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下,认为既然审计整个体系都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那么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对政府审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必然也有深远影响。

  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审计作为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安排,必然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本文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地方政府审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当经济发展水平较好时,人均GDP 相应的就越高,财政收支也会相应的增加。基于审计需求理论,此时对审计的需求自然也会增加,参与审计事务的人员的供给自然也要增多。而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公众对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监督方式也会相应的更加多样化。从这一角度看,由于其他监督手段的丰富,又使得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相应减轻,且审计难度有所降低,因此可以相应的减少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基于上述分析,经济环境对于政府审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具有促进和替代的双向作用,因此提出如下竞争性假设:假设 H3a: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数量与地方经济环境水平成显著正相关。

  假设 H3b: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数量与地方经济环境水平成显著负相关。

  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对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的影响。

  从系统论这一角度分析,人文环境是整个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审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也会发挥作用。田秋蓉(2012)通过研究发现当民众的教育程度较好,文化水平较高的时候政府审计质量水平也相对会更高一些。张三月(2016)认为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公众会更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如此一来,当配合度越高时,审计机关可以更高效地查处违规问题,审计工作效率越高,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可以相应减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人文环境对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配置的影响比较多样,概括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我们可以从审计证据的来源上进行分析人文环境的影响路径。

  社会公众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时,对于政府审计的信任度越高,政府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工作时,获取审计证据越容易且质量越高,需要投入的政府审计人力资源也就越少。其次,良好的人文环境会激励政府审计人员。当公众受到的教育越好时,对于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的认知会更明确。对于国家开展的相关政府审计项目及其结果监督的意愿更强烈,这也会促进政府审计人员对工作的投入时间和精力。这样在工作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的投入。最后,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审计结果的披露要求越高,且相关司法部门对于查处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也会配合调查,公众的配合度高也会相应减轻政府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因此,我们提出了本文的假设 4:

  假设 H4: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数量与地方人文环境水平成显著负相关。

  社会环境。公众舆论对审计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新闻媒体作为政府咽喉,在传播重要思想、指示、信息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治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样,会对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有所影响。我国政府代替人民行使权力,自然要受到人民的监督。公众监督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关注新闻媒体发布的消息。当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越快捷方便时,其监督力度越强,效果越好。本文认为公众舆论通过两方面影响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一方面,站在政府审计机关的角度,当新闻媒体越发达时,审计机关就可以更清楚的通过媒体发生来了解到广大民众主要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及重要方向,从而对症下药,有重点地实施审计工作。其次,也可以更方便地从公众那里获取重要信息,弥补政府审计机关资源不足的缺陷,减少审计人力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站在被审计单位或个人的角度,当社会媒体能够充分传播各项信息时,也会对其产生威慑作用。从而,被审计单位顾忌自身社会形象严格要求内部员工规范行事,个人也会基于声誉前途努力工作减少违规行为。这也从另一方面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相应的也可以较少审计人员投入。因此,我们提出了本文的假设 5:

  假设 H5: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数量与地方政府社会环境水平成显著负相关。

  法律环境。法律环境对审计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审计必然运行于特定的法律环境之中,因而其作用的发挥必然也要受到法律环境的影响。法律环境越好,法制化程度就越高,对于人们的行为规范就有了更好的约束作用。站在审计机关的角度,审计工作从最开始的查处、到下结论给建议都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条款行事,如果相关的法律条款能够详细健全,那么政府审计人员的工作将会变的规范很多,需要投入的审计人员数量可以相对减少一些。

  马志娟(2014)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关于政府审计实施过程中运用的法律条款不健全。成焕玲(2011)在分析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缺陷和成因的基础上,指出完善法律法规是保证政府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法律的完善使得政府开展管理活动有了法律的保障。 另一方面,站在公众的角度,当法律环境越好时,会对社会公众和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有更好的警示作用,这会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违规行为,从而减少审计人员工作压力。当法律越健全时,公众以及被审计单位会更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这样也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审计人员的投入。因此,我们提出了本文的假设 6:

  假设 H6: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数量与地方法律环境水平成显著负相关。

TAG标签: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