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府审计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背景与意义

发布时间:2019-09-29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摘要/目录】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影视因素研究
  【第一章】政府审计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人力资源配置基础理论与文献回顾
  【第三章】我国审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第四章】审计范围与人力资源规模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第五章】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数量研究设计
  【第六章】审计环境与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回归结果分析.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 1 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4 年 10 月 9 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意见》的文件。文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审计力度,对党和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全覆盖。这是我国第一次通过国务院颁发文件的形式提出审计全覆盖的要求。

  2015 年 12 月 8 日,两办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文件再次提出要求审计机关要有重点有规划的实现审计全覆盖,并且要加强审计资源优化整合。

  2016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推进审计全覆盖工作。至此,各位专家学者都在围绕审计全覆盖问题快速开展专题研究。

  2017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政府审计人力资源的配置也一样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需要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去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这两个方面的约束。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第十九届三中全会中最重要的内容无过于最终审议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方案。这次机构改革的主要原因就是基于两个“还不完全适应”: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以及职能配置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些障碍和弊端只能通过机构改革来破除。其中为了解决职责交叉,重复浪费现象,方案决定将国家发改委的重大项目稽查、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与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国资委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划入审计署职责,在提高审计监管效率的同时也加大了审计机关的责任。同时全会提出了机构编制法定化问题。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其审计人力资源编制的合理配置对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案中还提出要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这不仅可以加强党中央对我国各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的宏观指导,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统一、高效、全面的审计监督体系建立,表明党中央在推进审计全覆盖的过程中对审计机关的充分信任和高度重视。

  从要求实现审计全覆盖并加强审计资源优化整合与配置到提出优化审计署职责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充满重视的同时也让审计机关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但是政府审计承担的审计任务包括对国家的财政收支、国有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等方面进行审计,不仅涉及财政还会涉及金融等多个方面,不仅要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还要承担起监管的职责。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支水平增长迅速,国有企业规模庞大,政府审计所面临的监管对象的数量和规模都很大,然而政府审计机关所能够依靠的审计人力资源规模数量却相对有限,这样的需求和供给是难以保证审计监督的全面覆盖。根据统计年鉴数据统计,我国 2014 年各地区财政收入达到 7.5 万亿,财政支出达到14.1 万亿元,各地区国有企业数量达到 9.8 万个,国有企业总资产更高达 64 万亿元之多,然而全国审计人员数量仅有区区 9.7 万人,分布在各地方审计机关更少到 9.3 万人。假设每人每年平均审计一个单位,那么每年的审计对象也只能达到 9 万多个,但是考虑到 9 万多的审计人员中有一些领导、科研、后勤等职位人员并不真正参与审计工作,并且有的审计对象可能资产总量庞大,业务种类繁多必须多个审计人员合作才能完成,这样每年能够完成的审计覆盖面将会更低。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属于中央一级的预算单位共计有 100 多个,但是每年进行预算执行审计的单位总体覆盖面只能达到 50%左右;而对于二三级层面的预算单位真正的覆盖面只能达到 20%;县级以上的国税局每年审计的覆盖面只能达到 5%。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配置的严重不足,与实现审计全覆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资源本身是稀缺的,世界上任何资源也都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要根据资源稀缺性的特点来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国家掌握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那么其分配给国家审计的资源也必定是有限的。因此,从政府审计机关的角度出发,在本已给定的资源条件下,为了能够完成党中央交代的全面审计任务,就要研究出如何进行审计资源的合理使用与分配,这也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依据资源配置理论,只有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到最重要、最需要同时能产生效益最好的地方才能去提高稀缺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的目标。而政府审计人力资源作为政府审计资源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活力的资源,更需要科学合理的配置。在此条件下研究我国政府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影响因素非常必要。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从认识的角度来看,当我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时才能更好的去指导实践。在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道路上,选择优化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配置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如何进行优化我们就需要探求其本质,去深入了解影响政府审计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动因是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合理的进行审计人力资源规模配置。主要体现在以往关于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卫生和科技领域,本文的研究将会是资源配置研究在审计领域的重要补充。第二,以往关于政府审计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同其他资源进行整合的视角,本文从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自身角度进行出发,拓展了政府审计人力资源的研究角度。

  (2)现实意义: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审计人力资源在实现审计全覆盖这一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研究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优化配置,对于推进审计全覆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本文通过对审计年鉴和统计年鉴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取得的关于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配置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将会让相关人员更好的了解到我国目前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的真正情况。同时本文得到关于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将会使国家和地区对于审计人力资源规模的投入决策提供依据支撑。期望本文实证研究的开展能够对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以及提高我国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优化配置做出相应的贡献。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开头通过梳理目前关于政府审计相关的时政热点作为本文的研究背景;通过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可能得出的主要结论来提炼本文写作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接着分析研究将会涉及的各项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本文的研究。接着通过对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现状的描述,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相关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研究假设并构建实证模型,基于地方审计机关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最后依据目前政府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分配的现状和实证结论得到相关政策启示。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的收集与总结。通过收集和梳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前人所研究成果基础上,了解国内外资源配置及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配置的研究现状,总结已有的相关研究来寻找新的研究点,并借鉴已有的研究方法为本研究服务。

  (2)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本文以理论研究为前提,通过相关基础理论进行理论分析,本文中,政府审计人力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审计环境理论)是形成研究的前提,它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起指导作用,基于此分析审计范围、审计环境对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的影响;接着通过对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配置的的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定性、定量的实证分析后,不仅可以对理论进行验证同时又可以发掘出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好地指导实践。

  (3)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本文中的政府审计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与某个地区或者某个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规划、配置问题有很大的差异,它属于一项宏观研究。但是,通过宏观分析的结论又可以针对某个地区进行微观分析。宏观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发现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配置的总体趋势,进而探索出一般规律,其规律又可以为某个地域或者某个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思路。

  1.3 内容安排和研究框架

  1.3.1 内容安排

  本文一共分成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内容安排和研究框架;最后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此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章首先梳理了同本研究相关的主要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配置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审计环境理论,阐述了这些理论与研究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主要为后文将要进行的实证研究进行铺垫。而文献回顾方面主要分别从人力资源配置相关研究、政府审计范围相关研究、审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相关研究这三方面进行综述。

  第三部分,我国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配置现状分析。本章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地方审计机关人员在编数量进行汇总统计,并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存在总量上不充分,分布上不平衡,空编现象严重等问题。

  第四部分,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本章将审计范围界定为地方财政收支水平和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将审计环境界定为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剖析审计范围和审计环境的相关变量对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有何作用和影响,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设。

  第五部分,研究设计。本章首先介绍与本研究相关的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定义。并介绍了相关变量的来源:中国审计年鉴、部分地方审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樊纲市场化指数以及 EPS 数据平台。章末根据前文的假设构建本研究的多元回归模型。

  第六部分,实证分析。本部分先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 相关性分析,基于部分相关系数较高进行了 VIF 检验,紧接着依据第四章设计的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检验了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分配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分别是替换主要解释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缩小样本容量的方式。

  第七部分,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根据我国目前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规模分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证检验的结论,为优化审计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以审计需求为目标,优化审计机关人员编制办法、推进政府审计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优化审计环境等相关建议。

  1.4 研究创新.

  (1)研究视角创新。本选题出于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审计需求和供给的越发矛盾使政府审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显得至关重要。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审计如何同其他监管资源、社会审计资源、内部审计资源进行资源整合来提升政府审计效率,却很少把视角放在对自身已有资源的优化配置上,本文的研究就补充了这一研究视角。

  (2)研究方法创新。以往对于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的研究很少,仅有的研究也是使用规范研究的方法,而缺少针对其研究的实证研究。而本文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规模配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使研究的视角更加多维化,解剖更加全面,论证更加充分。

TAG标签: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