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研究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专家建议和公共参与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09-29

  公共政策论文第五篇

  题目: 研究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专家建议和公共参与的意义


  摘要: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多元利益分配的过程, 也是一个效率最优方案选择的过程,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 不仅需要立足于长远的发展, 还要着眼于现实的利益均衡。而政策是否符合国情以及能否为公众所真正接受贯彻不仅是一个程序正当性的问题, 更是关系在未来的公共管理中既定的公共政策能否更好执行, 更有效率的问题。为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 研究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专家建议和公共参与就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政策; 制定; 专家建议; 公众参与;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 官员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 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理论, 还需要照顾到现实利益分配和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 因为如果忽略了现实利益考量, 在政策推行过程中就会遇到阻力, 而忽略长远发展会违背历史规律而造成重大灾难。这就需要一方面借助专家的力量, 一方面听取公众的意见, 因为专家是“掌握先进的科学思想、理论和技术的代表”, 公众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公众参与是民主治理的基石。专家建议和公共参与实现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的重要途径。我国提出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 本文要研究的是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专家建议和公众参与的作用。

  一、专家建议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必要性

  1. 专家建议的必要性。

  一切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规律之上的, 如果公共政策制定不符合客观发展规律那么就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如果不听取专家的建议, 那么失去的可能不只是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制度, 更可能是毁灭性的灾难。在大跃进中, 我们已经充分体会到没有专家建议制定公共政策的苦果。社会发展的复杂程度越高, 分工越专业, 就需要公共政策制定的越详细, 现代社会已经不是柏拉图时代光靠一个哲人王就能够实现统治需要的了。而现代社会医学、生物学、信息学、物理学、化学、人工智能等种种科学都已经全面进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2. 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可以有效弥补专家建议的不足, 因为专家建议往往忽略现实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历史经验已经表明, 过度重视长远利益而忽视现实利益可能被证明是狭隘的, 而且往往社会学者超越历史现实的观念都是不符合当时国情的。比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要斯巴达化的思想, 又比如激进推进民主的托马斯·潘恩反对强大的联邦政府, 再比如自由至上主义的经济学家根本找不到解决经济危机周期发生的办法。所以公众参与能够充分矫正专家的意见, 让公共政策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公共政策代表的是人民的价值, 必须要充分体现民意, 这就要求充分的公众参与。各行各业的人民可以充分传达社会的正确信息和真实情况, 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政府由于专家的错误判断制定错误的政策, 更能实现社会利益。更重要的是公众参与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 避免少数人滥用权力。

  二、公众、专家与政府多元参与模式的选择

  与民众生活的相关性更高的公共政策叫“高公众相关型”, 该模式注重医疗、教育、社保等社会福利。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发展相关度更高的公共政策叫“高技术相关型”政策, 该模式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总想根治社会症结。两种相关性都很高的叫均衡性政策。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主要有:参选、参政、参加社会利益团体、座谈、信访制度、听证制度、舆论影响、网络参与等。而专家学者主要通过学术机构、官方智库、高校研究、政府座谈、独立研究机构、和官方合作、以及网络舆论等方式制定公共政策。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意识不足, 绝大多数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并不了解, 所以现阶段让他们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并不现实, 加之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不完善, 公民参与渠道不顺畅, 我国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 所以选择高公众相关型模式并不合适。而我国专家学者发挥的作用有限, 一是缺乏独立性, 二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参考官方相关的专家智库经验比较多, 而国内专家在公共政策也缺乏卓越的建树, 这导致他们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大, 因此制定高技术相关型也不符合现状。根据这种情况, 本文建议在公共政策制定上选择以政府主导, 专家独立参与和公众逐步加入的准均衡性模式, 即政府根据公众意见向专家做出咨询, 然后再根据实际状况做出决策。

  三、专家与公众逐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建议

  我国政府近年来越来越重视专家论证和公众参与, 现阶段, 公众提出的更多的是利益诉求和分配问题, 而专家是站在客观现实的角度进行考量。对于专家来说, 他们要在学术上做出更加科学的研究成果, 并且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影响政府的政策, 只要着眼于解决社会矛盾, 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些有建树的政策政府总会看到。对于公众来说, 要充分利用参与制定公众政策的渠道, 多表达自己真实的诉求, 多利用新闻媒体信息网络的手段参与政策制定。而关键还在于政府本身, 作为权力的掌控者, 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到公众利益诉求, 逐步开放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渠道, 比如可以从基层民主做起, 让村民先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政策制定, 逐步扩大到更高级别。其次要让专家智库进行竞争, 拿出最科学可行的方案进行对比, 尤其是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和卓越建树的专家学者, 认真研究这些方案, 最终最初均衡合理的决策。

  参考文献
  [1]石若坤.试论专家决策参与作用的有效发挥[J].理论月刊, 2006 (08) :73.
  [2]杨春福, 王方玉.利益多元化与公民权利保护论纲[J].南京社会科学, 2008, 3, 76-81.
  [3]钟育三, 曾志, 胡启繁.浅谈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J].学理论, 2009, 31, 15-16.

  范文一: 公共政策论文(专业优选范文6篇)
  范文二: 公共政策调整对企业的财政税收的影响
  范文三: 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共政策评估研究和创新
  范文四: 基于边界的公共政策决策中公众参与价值分析
  范文五: 研究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专家建议和公共参与的意义

TAG标签: 制定     专家建议     公众参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