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浅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随着物流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而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是实现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出现了大量重复建设和众多不同的标准。特别是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领域, 各种企业级的物流网站、系统和平台, 缺乏统一的标准约束, 难以形成信息自由流通、功能相互配合, 继而演变为信息孤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从系统的设计、功能到系统的开发、实施、验收与运行管理, 对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标准化。标准化可以成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的有力抓手。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过程中, 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标准的支撑。

  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标准化;

  1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的物流管理包括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涉及仓储作业管理、运输及配载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 建立物流信息化管理, 以提高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 使物流活动的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提升更人性化的服务, 完善实时物流跟踪, 减少物流成本。主要包括: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分拣系统等。

  2 国内外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现状

  2.1 美国

  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 其物流研究、设计和技术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前沿, 有十分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发达的现代物流。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 (WMS) 和运输管理系统 (TMS) 来提供运输与仓储效率;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 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 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 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 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 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 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借助网上采购辅助材料、网上销售多余库存等电子商务手段来降低物流成本。

  2.2 日本

  日本的物流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引进, 随后发展非常迅速。几乎所有的专业物流企业都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在订货、库存管理、配送等方面, 广泛使用物流联网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输送过程信息系统、配货配车系统等。

  2.3 法国

  法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总体处于世界中等水平, 特别是信息化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 与美国、日本等物流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近几年来, 法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法国的物流业年均增长速度在5%左右, 而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年均达到10%。物流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与部分专业物流企业。法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有: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模式是以提高效率为核心, 而不仅仅是追求单纯的效益;物流信息化的内涵是对物流的组织与管理;信息化建设起点较高;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程度较高, 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物流信息管理软件, 实用性很强。

  2.4 中国

  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 物流费用在GDP中的比重相对很高, 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并不高, 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不完善, 远程通信能力低, 缺乏必要的决策功能。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基本特点为:物流管理软件将趋于更加专业化、信息化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建设步伐加快。相关调查显示, 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 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 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物流企业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 开始积极采用GPS、GIS等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和综合实力。

  3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也是信息化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和基础, 它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发挥着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的作用。可以为系统建设者在开发模式、系统功能等方面提供借鉴, 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浪费, 减少系统建设的弯路。

  标准化是促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的有力抓手。物流信息具有其特定的价值, 是一种社会资源。为了更好地共享和利用这种资源、挖掘这种资源的价值, 那么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就需要有一系列相关标准的支撑。如果没有这些标准, 在计算机语言、接口、信息代码和系统功能等方面不能实现协调统一, 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就会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无法实现物流信息的流通与共享。

  4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的内容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的内容包括: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定位、软件开发基础技术规范、基础软硬件的技术要求、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信息交换标准化、功能建设标准化、运行管理标准化、系统安全标准化等方面。

  4.1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定位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位。一是从技术层面进行定位, 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手段从采集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进行数据处理;采集层通过集成底层设备, 读取或接收数据;传输层通过总线、工业以太网、通讯网、专用网等, 将获取的数据进行传递;应用层将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展现和利用。二是从业务层面进行定位, 通过采集、统计、分析等方式, 实现对交易、运输、存储、分拣、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结算等各环节管理。

  4.2 软件开发基础技术规范

  已有的软件开发基础技术规范也是任何领域信息化建设都可参考的技术规范,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设计、软件开发、质量控制、系统集成、验收等指标可采用已有的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3 基础软硬件技术要求

  从标准化的角度出发, 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软硬件方面宜给出一些宽泛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基础硬件的技术要求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够保证足够网络带宽和采用工业级交换机的网络系统;根据运行系统的并发用户数量和系统运行预期数量等指标, 考虑冗余和安全性, 选择满足系统运行合适配置和数量的服务器;客户端应采用一般商业计算机;应具有良好的节点扩展性、良好的传输速率和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存储设备;采取双路供电和不间断的电源等。基础软件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采用能满足容量和响应速度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的数据库系统;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应使用稳定和安全的操作系统。

  4.4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

  为了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自动数据采集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 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就需要把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然后把标准里统一的物流信息编码抽象到系统的数据字典当中去。

  信息分类编码就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然后用代码加以表示。将信息分类编码以标准的形式发布, 就构成了标准信息分类编码, 或称标准信息分类代码。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汇集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现有国家标准, 反映现有标准化状况, 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为进一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支撑。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分类编码标准主要分为两个门类。第一门类为业务标准。它是针对物流活动的技术标准, 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主要包括:物品分类编码标准、参与方分类编码标准、位置分类编码标准、运输分类编码标准、单证分类编码标准、时间和计量分类编码标准;第二门类为相关标准, 它是伴随人类社会技术进步 (特别是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进步) 而产生的专门领域标准, 如, 电子数据交换 (EDI) 应用与商业贸易和政府审批 (如报关等) 与物流活动密切相关, 而全球定位系统 (GPS) 则是提供对运输工具 (含运输物品) 的动态实时跟踪和导航的工具系统, 也与物流活动密切相关。

  4.5 信息交换

  由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很多企业或者部门, 系统种类多种多样, 如果想使得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实现信息的交换, 那么在同期建设的、更新的系统必须采用统一的技术与标准。下面介绍一种可行的、常见的信息交换技术——EDI。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即电子数据交换, 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高度结合的产物, 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管理方式, 它是参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它以统一的报文标准和最少的人力介入, 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 在一计算机上将贸易参与方之间必须交换的各种数据格式化, 再通过通信网络相互传输, 把格式化的数据传输到另一计算机上。EDI正是为了提高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而设计的, 统一的报文标准确保了贸易伙伴间可以直接处理对方发出的信息, 而通信网络使信息的传递速度极快。将这种技术在国内标准化, 尤其是将其在物流信息领域统一的报文标准化, 将有利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交换的发展。

  除了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还可以对eb XML全球电子商务标准等技术进行标准化, 来提高物流信息系统信息交换的技术水平。

  4.6 功能建设

  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标准化, 对系统开发人员有指导作用, 有利于系统建设者合理地利用已有资源, 尤其在功能分析与设计阶段节约大量的开发成本和时间。下列功能是经过对大量的企业等物流相关单位调研, 而总结提炼出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4.6.1 业务管理功能

  (1) 一般业务操作

  可对企业内部、外部资源进行计划与管理, 并面向作业的全过程, 主要包括仓库管理、分拣管理、配送管理、结算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设施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服务管理、监控管理、商品物流追溯管理等功能。

  (2) 在线交易

  可通过WEB系统和手机APP系统进行交易, 为供需双方提供一个安全的虚拟交易平台。在线交易的主要功能有:网上报价、网上下单、网上结算、网上配载、信息外包、项目招标、在线支付、转账支付等功能。交易可通过第三方资金监管和支付机构, 系统之间应实现无缝对接。

  (3) 车货匹配

  主要包括“车找货”“货找车”和一辆车承接不同货源的组合配送功能。

  (4) 商品跟踪

  实现与商品在途信息系统的对接。应具有配送车辆的运行轨迹显示和回放、车辆违规信息的报警与提示以及车辆行驶里程的统计、汇总与分析等功能。

  (5) 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指示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 对外部环境与内部运营状况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处理、辨伪、存储和推断等。

  4.6.2 增值服务功能

  (1) 金融和保险服务

  通过业务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结算管理、在线投保、保险记录、保险条款等服务。

  (2) 应急调度

  通过安全的应急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等实现应急处理的全程监控、统一报警响应、指挥调度和语音、视频、数据的传输。

  4.6.3 辅助决策功能

  通过系统接口, 将不同标准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利用“大数据”技术, 为用户在预测、规划、方案评估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4.6.4 其他功能

  主要包括信息服务、数据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用户信息管理、流程配置、策略配置、使用帮助等功能, 保证系统高效运行和安全运行。

  4.7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标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要求:制定运行管理制度并设置专门组织机构进行运行维护;进行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安全管理, 并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记录和评估;根据新业务需求对系统进行功能性升级, 及时修改信息系统的缺陷;制定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8 系统安全

  安全是根本, 是对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须要做出的要求, 信息系统的安全也不例外。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信息系统安全, 最基本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应符合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第5章的规定。二是安全管理制度, 应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预警措施。

  5 结束语

  在诸多方面制定统一遵守的规则和标准并予以执行的标准化是实现各单位之间有效协作、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手段。为了解决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各参与实体之间的信息重复操作、可靠性低等问题, 提高整个物流信息的流动效率、解决单一系统的信息孤立问题, 需要进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工作, 实现及时和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就是为了使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或者某一个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分工、协作和统一能够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施进, 丁炜, 赵韵华.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2]李安渝.现代物流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TAG标签: 标准化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