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财经论文 >

区域生态经济发展问题与推进建议

发布时间:2019-09-29

  发展生态经济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举措。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经济并不排斥工业化,它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导入生态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新解决方案,使传统工业朝着低排放、低能耗、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的工业化。比如优先发展环保产业,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并与主导产业相链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在特色产品制造集聚的区域,探索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生态文明作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了“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实力、魅力和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上。而构筑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托发达高效的生态经济来支撑。当前,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发展生态经济是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可行出路。

  一、区域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区域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实施决策也被确定下来,但我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主要有:

  1.1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一是产业集聚度不高;二是产业层次有待提升;三是自主创新较为薄弱。

  1.2保障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十分有限。突出表现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压力之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带来的减排压力。压力之二是部分高耗能行业出现反弹势头。压力之三是节能减排指标持续下降空间有限。

  1.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最主要的体现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以烟台为例,目前烟台除了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其余港区都没有进港铁路,铁路疏运占港口总疏运量的比例很小。疏港高速和管道尚未完工,大部分港口没有铁路连接,集疏运成本高,腹地扩张困难,没有产生应有的规模效益,这同时也制约了港口的发展后劲。

  1.4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一是来自于能源结构单一,导致区域经济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二是来自于重点环保工作进展缓慢。由于环保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甚至没有经济效益,导致一些部门和相关企业缺乏开展环保生产的动力。三是来自于环境监测能力特别是应急监测能力不足。四是来源于潜在的环境污染隐患。目前一些区域经济的发展仍然依靠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低效传统工业。另外,群众反映较多的油烟、扬尘、噪音等环境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个别企业偷排、漏排污染物现象时有发生。

  1.5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不良的农业生产习惯对农村环境危害很大。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重要农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使用后的空农药瓶、废旧塑料薄膜、化肥编织袋等随意抛弃于田间地头,造成二次污染;而过量使用的农药、化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仅是其中的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或者渗透到地下水,或者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水库,导致水中的有害物质大量增加,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不到妥善处理。多数农村受经济条件所限,既没有垃圾存放点,也没有处理场所,经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同样,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只能随意排放,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是农村地区大部分地表水、地下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磷、大肠菌群等超标的主要原因。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干部群众境界不高,视野不宽,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不强,缺乏大局意识。认为发展生态经济与传统方式相比成本太高,短期内没有经济效益,与本地关系不大,致使工作不积极、不主动。

  2.2资金投入尚显不足。发展生态经济,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大规模兴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涉及大量建设资金和保护费用。目前资金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受资金的影响,一些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同样是受到资金困扰,许多新技术、新项目不能得到及时推广应用。比如,农村沼气、配方施肥和太阳能频振杀虫灯等技术,是解决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治本措施,但由于成本较高,且缺乏必要的扶持资金,推行起来十分困难。一些废弃矿山和裸露山体的恢复治理,也是因为资金缺口大,治理工作很难展开。

  2.3执法还不够严格。当前,时常发生偷排漏排、乱采滥挖和乱堆乱倒有害废弃物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相关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尺度掌握不严,处罚过轻,导致违法成本太低,对违法行为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变相怂恿违法案件的接连发生。二是对违法案件姑息迁就,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拉关系、走人情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执法缺乏合力,有些案件涉及多个部门,往往你推我诿,不愿牵头,相互间缺乏协调配合,不能形成执法合力。

  2.4长效建设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在发展生态经济过程中,一些地区对生态环保的工作和意义没有用建立制度的方式予以确认支持,如生态补偿机制、科学考核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激励约束不到位。比如,很多地方目前只是注重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忽略了周边受益区域的补偿分担义务,使得主体功能区独自承担了保护责任,压力越来越大,影响了保护积极性。

  二、加快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面临着上述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但总体分析,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的选择是正确的,目标经过切实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当前,应认真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推动区域生态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主要措施有:

  1.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制度保障。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离不开生态文化作支撑。要把生态文化理念的培育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前提和基础。深刻认识到,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而不是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生态文化是一种伦理道德,就是对当代负责,又要对子孙后代负责;生态文化是一种行为准则,就是要大力倡导生态化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应建立完善的保障激励机制。一是健全考核机制。把生态经济发展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逐步加大比重,改变考核片面注重GDP增长指标的做法,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发展生态经济的积极性,并确保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考核到位、奖惩到位。二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三是营造环保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这项工作。要创新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健全生态经济信息发布机制,畅通各类诉求和建议反映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大格局。

  2.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2.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坚持骨干带动,加快向规模化方向调转。坚持把抓大扶优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硬措施,继续培植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向集群化方向调转。其一要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其二要大力发展特色园区。其三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在提高终端产品生产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基础上,向设计研发、信息物流、营销网络等领域延伸,逐步形成系列化、体系化的产品集群发展格局。

  三是注重自主创新,加快向高端化方向调转。其一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二要全力培育新兴产业。结合实际和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海洋高技术等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其三要加快转化高新成果。

  2.2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一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企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副产品和废物交换,能量和水资源梯级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二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建立环保技术服务中心,加强环保技术供需对接、产品孵化、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比如推广应用太阳能建筑和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逐步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总量中的比例;三是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产业发展

  3.1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严厉处罚。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流域治理为重点,全面构建科学治污体系,巩固提高流域治污成果,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以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为重点,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推行机动车排气标志管理,适时发布PM2.5监测数据,强化综合治理,确保空气能见度进一步提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明显增加;进一步强化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分层次分步骤地推进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特别要理顺城乡一体化公用事业体制,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体系。

  3.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传统农业方面,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培育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科技示范和产业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实行质量可追溯管理,主要农产品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畜禽养殖方面,在合理控制畜禽养殖总量的同时,着力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治污设施建设,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3.3积极推进生态林业建设。针对水系绿化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注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抓好水系绿化工程。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鼓励广大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踊跃捐款出资兴建各类纪念林、工程林、特色林。对财政投资的造林绿化项目要确保造林质量。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

  尽最大努力将保护区管理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以确保保护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有条件的保护区、实验区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增加保护区的自养能力,缓解保护区资金不足问题,以确保自然保护区管护、科学研究、生态监测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大力抓好森林公园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在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将发展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城镇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杜绝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发和对环境资源造成破坏的开发行为。倡导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建设生态旅游精品,走出一条既要保护好现有环境又能让群众增收的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子。

TAG标签: 生态     区域     推进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