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慢性盆腔痛应用中医综合疗法的疗效

发布时间:2019-09-29

 

  慢性盆腔痛是指持续大于 6 月的非周期性疼痛,且疼痛位于盆腔、脐或脐以下的前腹壁、腰骶部,疼痛可导致功能障碍或需要药物、手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病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常由于盆腔急性炎性疾病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无急性过程;或患者自身体质虚弱病程迁延而成;或下生殖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而形成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旧称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在月经前后、性交及劳累后加剧,临床称之为慢性盆腔痛[2].

  由于慢性盆腔痛的自然病史复杂、病程缠绵、疗程长、治疗反应性差,且复发率较高,单一疗法疗效不甚满意。笔者临床中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即中药口服结合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痛疗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均为 2014 年 7 月-2015年 3 月陇东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为已婚有性生活史的妇女,且符合慢性盆腔痛的诊断标准,共 122 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1 例。治疗组年龄 29~47 岁,平均(37.2±3.3);病程 8 月~10 年,平均(4.2±1.4)年;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 44 例,有妇科手术史者 38 例。

  对照组年龄 27~48 岁,平均(37.4±3.7)岁;病程1~9.5 年,平均(4.3±1.1)年;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43 例,有妇科手术史者 35 例。2 组病例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 《妇产科学》[3]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 慢性盆腔痛的诊断标准拟定。符合以下 4 条即可确诊: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或无急性病史;②症状:有下腹部隐痛、坠胀、腰骶部酸痛等盆腔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经期前后加重;低热、乏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不孕等;③妇科检查:子宫后倾、活动受限或固定,有压痛;附件单侧或双侧增厚或呈条索状、片状,有压痛,有时可扪及触痛性包块,子宫骶骨韧带增粗、变硬、压痛;④辅助检查:B 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子宫陷凹积液或输卵管增粗、积液,或盆腔炎性包块。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符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慢性盆腔痛寒湿瘀滞型。主症:下腹胀痛有冷感;腰骶胀痛或冷痛不适;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次症:形寒肢冷,经期腹痛加重,或见月经延后、量少,色紫暗;舌脉:舌质淡暗,苔白厚或滑腻,脉沉弦或弦紧。以上证候至少具备主症 2项、次症 3 项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盆腔痛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②年龄 25~50岁;③入组前 3月未进行其他治疗;④知情同意且能配合坚持随访 1月。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③有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④由妇科肿瘤、盆腔结核等引起的慢性盆腔痛;⑤生殖泌尿系统急性炎症期;⑥精神、神经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⑦不愿接受此疗法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处方:炒小茴香 6 g,炮姜、赤芍、炒五灵脂、茯苓、党参各15 g,当归 20 g,延胡索、川芎、肉桂、蒲黄、苍术各10 g.上药加水浸泡 30 min,煎煮 2 次,取汁混匀共 400 mL,分 2 次空腹趁热饮服。每天 1 剂,于月经干净后第 3 天开始,4 周为 1 疗程,经期暂停。活血止痛汤离子透入治疗。处方:制乌头、乳香、没药、水蛭各 10 g,当归、红藤、延胡索(醋制)各30 g,泽兰、泽泻、薏苡仁各 15 g.以上药物常规煎煮以纱布过滤取汁约 400~500 mL 装瓶,每次治疗时取适量加热,每剂药约用 4 天。用法:选用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生产 HY-DO2 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嘱咐患者排空大小便,取侧卧位,将 8 层厚6 cm×6 cm 的干纱布 2 块放入 41~48℃的药液中充分浸透,再以两把无菌长镊子绞至不滴水后包裹正、负电极,正极置于关元穴(位于小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 3 寸)、中极穴(位于小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 4 寸)和子宫穴(中极穴旁开 3 寸)所在的小腹部;负极置于腰骶部位的命门穴(第 2 腰椎棘突下)和肾俞穴(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后正中线 1.5 寸)处,电极板上均覆棉垫保温,并以沙袋压平固定,治疗机选择“离子导入”档,电流强度 8~25 mA,定时30 min,治疗时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逐渐调节电位器旋钮,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使患者始终保持较强的刺激强度,与口服药物治疗同步。每天 1 次,连续治疗 4 周为 1 疗程。

  2.2 对照组 予丹莪妇康煎膏(云南滇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Z20025253),每次 15 g,每天2次,空腹服;妇炎康胶囊(深圳市佳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Z20050571),每次 6 粒,每天3 次,口服。均于月经干净后 3 天开始服用,经期暂停,连续服用 4 周。

  2 组均治疗 1 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各做 1 次评分,重点观察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或疼痛改善情况进行评分,并兼顾妇科检查和舌脉等变化。疼痛程度评分按数字分级法(NRS)[5]:用 0~10 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 为无痛,10 为最剧烈的痛,治疗前、疗程结束时、治疗后 1 个月由患者圈出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1~3 为轻度疼痛,4~6 为中度疼痛,7~10 为重度疼痛。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并随访 1 月,观察记录复发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数值采用配对资料的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相关标准拟定。治愈: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NRS 评分为 0 分;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为正常,停药后 1 月内未见复发。显效:治疗后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评分由重度疼痛转为轻度疼痛,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疼痛症状减轻,评分下降 1 个级别,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无改善或有加重。

  4.2 2 组治疗前后 NRS 评分比较 见表 1.治疗后及随访 1 月,治疗组 NR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仅在治疗后 NRS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 < 0.05)。

 

  4.3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2.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 96.7%,对照组 81.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5 讨论

  慢性盆腔痛在西北地区寒湿瘀滞型很常见,其病因病机内因素体阳虚,下焦失煦,气血运行不畅,气化不行,寒湿内结,凝结瘀滞,外因经期、产后卫生不良感受湿毒,或调护不当,感寒饮冷,寒湿之邪乘虚侵袭,稽留于冲任胞宫,与气血相互搏结,导致冲任、胞宫气血与寒湿凝结运行不畅而产生疼痛;并因久病正虚抗邪无力或湿邪腻滞难化而使病情缠绵易反复。综上所述,本病的病理因素主要为寒、湿、瘀、虚,病机的关键是寒湿瘀阻冲任胞宫。所以,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治疗应以温经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止痛、扶正祛邪固本为原则。笔者选择少腹逐瘀汤加味口服。该方出自 《医林改错》,原方用于治疗“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经期腰酸少腹胀”之症。少腹逐瘀汤原方中的药物主要有两组,一组性味辛热,能温通下焦、补益脾肾阳气,如小茴香、炮姜和肉桂,肉桂尚能活血通经止痛,是补命门真火的常用药,炮姜色黑入血分温经止痛;另一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有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延胡索。当归、川芎、赤芍即四物汤去熟地黄之滋腻,并以赤芍代替白芍,意在活血化瘀,消痈止痛;配伍延胡索活血行气,擅于治疗一切气滞血瘀的痛证;蒲黄和五灵脂即失笑散,专治下腹瘀血疼痛。所以,少腹逐瘀汤原方重在温经止痛、活血祛瘀,在原方中加入苍术和茯苓,祛湿健脾、宁心安神;加入党参与原方中的当归配伍补益气血,与茯苓等配伍又具有四君子汤的含义,以扶正固本。

  直流电离子导入是通过人体相关穴位输入特别的脉冲波使机体相应的经络腧穴产生刺激,药物在腧穴处形成离子堆,刺激腧穴并逐渐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对病变局部产生较长时间的治疗效应,达到舒经活血止痛的作用。应用时将正电极板置于关元穴、中极穴、子宫穴所在的小腹部,负电极板置于命门穴和肾俞穴所在的腰骶部。子宫穴是治疗子宫疾病的奇穴,专主下腹疼痛、瘀滞;中极穴是胞宫的门户,关元为三阴任脉之会,藏精之处,呼吸之根,生气之海,能振奋阳气生气活血;肾俞是肾的背俞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命门补益肾阳扶正固本,防止复发。用于离子导入的中药煎剂活血止痛汤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药物为主组方,如当归、延胡索、乳香、没药、水蛭等;另有泽兰、泽泻、薏苡仁能活血利水、消痈解毒;制乌头温经止痛。且温热的药液对病变局部具有热熨作用,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减轻患者的疼痛,使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循环增强,从而促进炎性渗出物的消散与吸收,松解粘连,缓解疼痛。所以,采用加味少腹逐瘀汤口服结合中药离子导入的综合疗法,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预防复发,而且能通过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使炎性组织、瘀血症块得到消散吸收,达到内外呼应、标本兼顾的治疗效应。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此疗法也可推广应用于妇科其他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等引起的辨证属于寒湿凝滞瘀血内阻型的盆腔疼痛者。

  [参考文献]

  [1] 冷金花。重视慢性盆腔痛的诊治[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13,29(3):161.

  [2] 连方,齐聪。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4-271.

  [3] 谢辛,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2-264.

  [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5] 田彩,陈素琴。盆腔痛病理生理基础和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13,29(3):224.??????????????????????????????????????????????

 

TAG标签: 综合     慢性     盆腔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