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探讨习近平关于”三农”的理论思维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习近平以其卓越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逻辑主线在于, 以深化农业农村多领域的改革为动力, 调整和优化农村生产关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的共同富裕。围绕这一逻辑主线, 习近平强调了"三农"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以全新的思路促进"三农"发展。习近平关于"三农"的理论思维,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思想力量。

  关键词:习近平; 农业; 农村; 农民; 乡村振兴;

  每一时代都有其理论思维,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理论思维的制高点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及普遍联系。理论思维对于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至关重要, 同样农业农村的发展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三农"问题不仅在"重", 而且在"杂".习近平以其敏锐而卓越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关于"三农"的理论思维源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基本思想观点, 秉持了我们党对"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 尤其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升华, 是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思想力量。全面准确地理解习近平关于"三农"的理论思维, 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

  一、以战略思维定位和统揽"三农"问题

  战略是基于事物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全局的规划。战略问题是事关事物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问题。战略思维是以唯物辩证法发展和联系观点看待问题的系统综合性思维。战略思维所强调的是从空间维度既全面又有重点的把握事物的发展, 其实质是辩证的思维方式。从战略的高度准确定位"三农"问题, 进行战略上的科学谋划, 是事关"三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以战略思维定位和统揽"三农"问题, 就是从长远的、全局的角度谋划"三农"发展的理性思维。同时, "三农"问题本身是由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等多项问题构成的, 但不是问题的简单叠加, 也不是单纯的涉农问题, 而是有其内在联系及多维触角的复杂问题。所以, 破解"三农"问题要有战略的眼光, 即是说, 将"三农"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 以战略思维从全局上和长远上加以统揽和谋划。对此, 习近平以其宏阔的战略思维力对"三农"问题给予深邃的理性回答。

  习近平站在国家发展大业和民族复兴的全局以及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定位"三农"问题, 论述了做好"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为了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 而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2, "必须从历史的、全局的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 把握'三农'工作的规律性"2,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 "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2.由此可知, "三农"问题已不是简单的与"农"关联的问题, 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国家安全、党的奋斗目标及执政基础等紧密联系的问题, 是我国的根本问题:一是,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解决人民衣食住行所需的基础性产业, 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 尤其是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稳定。二是, 农业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 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三是, 弱势农业以及相对落后的农村隐藏着巨大的内需和发展潜能,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 就是从全局上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四是, 亿万农民是党执政的阶级和社会基础,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 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也是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需要。

  习近平不仅从国家发展大业和民族复兴的全局以及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定位"三农"问题, 而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统揽"三农"的发展。从战略目标角度, 习近平提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以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习近平指出:"中国要强, 农业必须强;中国美, 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3"强富美"所展现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现代农民风貌。"三农"的"强富美"战略目标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即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总目标之中。从战略步骤的角度, 201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提出了"三农"发展的"三步走"目标任务, 第一步是, "到2020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 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4;第二步是, "到2035年, ……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4;第三步是, "到2050年,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4.从战略机遇期的角度, 习近平在纵观我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 "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一千美元, ……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2.也就是说, 在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之后的一段时期, 是"三农"问题的凸显期,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把握好这个机遇期, 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也有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战略布局的角度, 习近平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对"三农"问题给予深邃的理性回答。他指出:"把农业的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 把农村的繁荣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规划, 把农民的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格局中统筹安排。"2即是说, 要从国家发展全局统筹考虑农业的发展, 统筹规划农村的发展, 统筹安排农民的收入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高度关注"三农"发展的战略安排问题, 为此在党的十九大他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主张, 从战略的高度布局了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 其内容丰富, 主要在于:一是, 习近平强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5,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之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党的领导, 主要在于:我国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农业和农村, 坚持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传统不能丢, 这是社会主义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要求。二是, 习近平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强调, "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6.也就是说, 粮食的生产及供给事关国家安全, 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的供给,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三是, 习近平认为, 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应遵循乡村发展规律, 做到科学规划, 分类推进, 按规律办事。四是, 习近平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6.这表明, 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及组织力是乡村振兴的五大支点。此外, 习近平还提出, 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总任务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7, 其中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耦合对接,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具体展开。"总目标"和"总要求"实质上是从战略要求的角度统揽"三农"的发展。

  二、以底线思维确证和圈定"三农"发展的方向及主旨

  对于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来说, "底线"是不可逾越的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以及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性界限。"'底线思维', ……是指在人们思想观念中应当具有明确的'底线意识'和对各种'底线'的敬畏, 以其在行动上时刻清醒地保持和增强坚守'底线'的坚定性与自觉性。……'底线思维'的主旨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8习近平在其治国理政实践中重视并善用底线思维, 以底线思维解析和述论"三农"问题, 并确证和圈定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所需要展开的"底线思维"的实质内容和原则性界限。以底线思维解析和述论"三农"问题, 是习近平关于"三农"理论思维的鲜明特征。

  从总体上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现代农业, 全面振兴乡村, 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是习近平对于"三农""底线思维"的主要指向。坚守底线思维, 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三农"的大发展, 就是要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一方面,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促进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促进"三农"的发展, 防止、避免"三农"发展中的"去方向""去政治"的倾向。在实际中, 要通过倡导底线思维, 理清、确证和圈定有关"三农"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底线", 以及为何坚守"底线"的道理, 要在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维度上, 将"三农"发展的"底线"具体化。对此, 习近平有着深刻的阐释。

  就经济维度而言, 习近平阐释的农业农村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有三点。一是,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这个基础, 生产力是农业农村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和决定性力量, 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来谈农业农村的发展, 因而, 在党的十九大, 习近平将表征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进步的"产业兴旺"列为乡村振兴五点总体要求的第一位。二是, 坚守"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9的底线, 这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为根本的一条底线。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真切地坚持并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绝不能触动公有制的基础地位这一底线。而坚守这一底线又具体表现为, 坚持农村土地的公有 (主要是集体所有) 这一法定原则, 不搞土地"私有化".对此, 习近平提出, "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变"10.同时, 要坚守公有制的基础地位这一"底线", 就必须在实际中大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因为"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公有制的主要形式"11, "加强集体经济实力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保证。"11三是, 坚守共同富裕的底线。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习近平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 ……走共同富裕道路。"5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坚守共同富裕的底线, 体现着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因而要在政策上有一条避免乡村贫富差距过大的"底线".

  就政治维度而言, 习近平阐释的农业农村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有二点。一是, 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 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是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指出:"讲凝聚力, 必须讲核心"1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12,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2, "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得硬的农村党支部, 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的落实"11, 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6.理解习近平的这些论述可知,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 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具有组织和凝聚农民群众、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领导村级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 坚持党中央、地方党组织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业农村的全面领导, 是农业农村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二是, 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底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故而, 要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认为, 农民群众是"三农"发展中的主体, 也是农业农村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农业农村工作, 说一千、道一万, 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13.也就是说, 万千农业农村工作不离农民的利益。

  就思想文化维度, 习近平阐释的农业农村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有三点。一是, 坚守农村文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7也就是说, 从农村文化建设及发展的方向上, 坚守农村文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指导地位, 从思想舆论导向、思想舆论氛围、话语体系等方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农村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二是, 在乡村群众性的精神文化生活中, 弘扬主旋律。习近平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 ……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14在习近平看来,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农民之心, 外化于农民之行, 通过文明乡风、家风和民风的培育, 形成并坚守乡村多维度多层面的思想道德"底线".三是, 立足于乡村, 坚守优秀农耕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文脉的延续底线。习近平指出,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 ……改善农民精神风貌"14.由此可知, 习近平强调, 农村文化建设应注重乡村文化的历史传承, 要保有"农味", 要立足于农村文化为农民服务以及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点, 使"农味"十足的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及乡土文化浸润于农业农村发展中, 让有别于城市的乡村、乡土永续。

  此外, 习近平还就较为具体的有关"三农"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方面提出三个具体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等。对于这三条具体的事关"三农"发展的"底线", 习近平尤其强调, 要坚守事关国家安全和稳定的粮食供给的耕地红线, 习近平认为,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不能把耕地改少了, 不能把粮食产量改下去了"10, 不能触动耕地红线。

  三、以辩证思维揭示和理清"三农"发展的重点和多维度关联

  辩证思维, 也称之为主观辩证法, 是人们的一种认识方式, 反映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恩格斯指出:"辩证思维方法是唯一在最高程度上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1进而言之, 辩证思维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观点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思维方式方法。对于"三农"工作, 习近平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理论家的智慧, 在治国理政中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以联系、发展的辩证观点识"三农", 论"三农", 谋划何以强"三农", 实现"三农"的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矛盾观点, 直面"三农"问题, 阐释了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以及农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15习近平所阐释的这一论断蕴含着深邃的辩证思维。在习近平看来, 农业农村的发展过程与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 都是矛盾运动的过程, 农业农村因其内在矛盾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新时代, 农业的内在矛盾发生新变化, 主要是:农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供给不足、总量不足的问题, 而是结构性问题, 具体在于, 一方面农产品供给总量有余, 另一方面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由于农业内在矛盾的新变化, 使农业农村进入到新历史发展阶段。

  习近平坚持唯物辩证的重点论观点, 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上强调,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并立足于"三农"实际强调, 在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中, 重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 着重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促使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 重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强化农村人才工作和生态保护工作, 等等。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认识和谋划如何实现"三农"的发展, 这主要在于:一是, 习近平以联系的观点对待农业农村某项具体工作, 并从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之间的内在关联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例如, 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习近平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12习近平在对待某一具体的"三农"工作时, 能以联系的观点从这一工作趋向另一工作, 从而更加重视正在开展的某项工作。二是, 习近平将"三农"问题视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并从农业农村农民三者间内在联系的角度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他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立足于农业这个基础、农村这个主战场、农民这个核心。"2这就是说, "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农"字号问题, 主要是由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构成的有机整体, 同时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又有所不同,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2.所以, 针对"三农"问题的诸多施策旨在解决农民问题, 而解决农民问题, 又必须重视与其紧密联系农业农村问题, 或者说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全面振兴乡村, 逐步解决农民问题。此外,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序列也表明, 农业是基础, 农村承载和连接着农业和农民, 而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指向和归宿。三是, 习近平不仅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在联系阐释如何实现"三农"的发展, 而且跳出"三农"来阐释"三农"发展问题。具体而言, 习近平从城乡关系、产业融合发展、"四化同步"、科技兴农等维度深度论述了如何促进"三农"发展的问题。从城乡关系上, 习近平指出, "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理念, ……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2, 即是说, "三农"问题与城乡关系问题密切联系, 解决好城乡关系问题,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融合发展, 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不仅体现出习近平以联系的观点对待"三农", 而且体现出他运用重点论的观点给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入手之处。从产业融合发展维度, 习近平指出, "农业与二、三产业、城市与农村存在着非常紧密的依存关系。……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进步, ……是关系'三农'发展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问题"2, 因而应"促进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2, 即是说, "三农"问题还是个产业之间的关系问题, 或者说农业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着的, 农业与二、三产业存在着非常紧密的依存关系, 因而农业必须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 从而振兴乡村经济,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在"四化同步"方面, 习近平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9, 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6.即是说,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之间互为联系。从科技兴农角度, 习近平指出, "把科技兴农作为一项基本政策"11, 要"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 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9.即是说, 现代农业是与现代科技相关联的, 科技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以创新思维解析"三农"发展目标、动力及新思路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创新的核心在于"新", 强调变化、更新、超越、新颖、新成果、效能及价值等等。创新思维是以超越为动能和目标, 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形成富有价值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对于创新思维, 习近平不仅高频度地强调它的重要意义, 而且还身体力行地以其可贵的创新思维品质探究"三农"问题, 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思想、新方法。

  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 习近平首次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概念, 此后, 在2017年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以及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 习近平多次阐释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一个新的重大提法"17, 这一新的重大论断不仅仅是过去单纯的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延伸, 也不仅仅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叠加综合, 而是适应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 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反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的现代化, 即"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18.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改过去"三农"领域单纯的农业现代化目标设定, 从更加全面综合的目标视阈丰富了"三农"领域现代化的内涵。

  习近平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论断。党的十九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7的新论断, 之后, 201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规划 (2018-2022) 》以及2019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出原则性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的'三农'理论的创新发展"19, 是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党的各项工作重中之重, 即通过"优先发展"彰显"重中之重", 也是对"重中之重"的"三农"工作认识上的深化。这一新论断把"三农"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诠释着新时代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新序列。对于如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习近平作了深刻的阐释:一是, 要从政策和具体制度安排上充分体现出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2018年9月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 习近平提出, "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 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5, 由此明确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工作重点, 即要加大政策及制度安排上的倾斜力度, 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 充分体现对农业农村的优先安排。二是, 强化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这是推进乡村战略实施的基本原则, 也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治保障。

  习近平对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作出新阐释。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实质上是在调整和优化农村生产关系, 以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 农业农村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改革所触及的点和面既多又大, 因而农业农村改革的难度也较大。对于如何深化改革, 习近平既从微细处入手阐释农业农村领域的各项改革, 又着眼于影响农业农村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阐释农业农村领域的改革, 体现出一位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理论家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一是,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阐释。对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一方面, 习近平从坚持农业农村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基本立场和原则的角度, 强调无论怎么改革, 农村土地的公有性质 (主要是集体所有) 不能改变;另一方面, 习近平强调土地制度改革要向纵深方向深入, 并创造性地提出农地"三权分置"的思想主张, 即将农地权属细化为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 以促进农地流转、增强农地的效能。二是, 关于改革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新阐释。围绕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 习近平有多维度的新阐释:一方面, 坚持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基本经营制度长期不变, 另一方面, 创造性提出了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观点, 同时为克服改革开放后农业农村生产经营中"统"的方面弱化问题, 又提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以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思想观点。在实际中, 无论是农民家庭经营方面, 还是集体的统一经营及服务方面, 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三是,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阐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为此, 习近平指出,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20,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9.在习近平看来,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旨在解决新时代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 优化农业结构, 使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四是, 关于农村工作机制的新阐释。习近平指出:"开创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局面,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农村工作机制。"21"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5据此可知, 习近平强调, 要优化党领导"三农"工作机制, 确定"五级书记抓三农"的工作机制;强调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方式, 增强政策引导的作用, 形成促进"三农"发展的政策体系。此外, 在综合协调"三农"工作职能的基础上组建了农业农村工作部,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农工作机构设置上的重大创新。

  习近平提出了"三农"发展的全新思路。应该说, 习近平围绕着"三农"展开的全部论述, 都旨在实现"三农"的发展, 都体现着"三农"发展的全新思路。纵观习近平围绕着"三农"展开的全部论述, 他关于"三农"发展的全新思路是:从"工与农"的思维理路向城与乡的思维理路转换。相对于过去常言的"农村", 乡村振兴战略所说的"乡村", 虽说也是"村", 与"农村"仅是一字之别, 然而却不是简单用词变化, 其中蕴含着对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新变。乡村振兴战略所蕴含"三农"发展的全新思路至少有三点:一是, 从立于工农关系角度实现"三农"发展的路径, 到着眼于从城乡工农关系的角度实现"三农"发展路径的转变, 即更加突出城乡互动,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5, 在解决好城乡关系中实现"三农"的发展。二是, 以综合的体系化思路实现"三农"的发展,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提出, 要构建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等三大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7;"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7;"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7, 等等。这些论述蕴含着"三农"发展的新思路, 即以综合的体系化思路实现"三农"的发展。三是, 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重构乡村共同体, 发挥乡村的多重价值功能, 使现代农业适应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使现代的乡村与现代的城镇呼应耦合, 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总之, 作为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思想力量, 习近平关于"三农"的理论思维, 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 富有创新性。其逻辑主线在于:以深化农业农村多领域的改革为动力, 调整和优化农村生产关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围绕这一逻辑主线, 习近平强调了"三农"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以全新的思路促进"三农"的发展。

  注释
  1[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 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437页;第471页。
  2[3][4][5][10][11][24][35][36][37][38][39]习近平:《之江新语》,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第195~196页;第107页;第100页;第100页;第100页;第103~104页;第200页;第191页;第188页;第43页;第103页;第192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第36页。
  4[8][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年第3期。
  5[21][48][52][53]《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人民日报》2018年9月23日。
  6[14][26]《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 《人民日报》2019年3月9日。
  7[28][46][54][55][5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第32页;第23页;第32页;第32页;第32页;第32页。
  8李崇富:《论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3期。
  9[40][43][5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第63页;第169页;第200页;第198页。
  10[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第64页;第66页。
  11[20][22][25][42]习近平:《摆脱贫困》,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第193页;第193页;第159页;第159页;第186页。
  12[34]《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4日。
  13《农民增收不能停步》,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
  14[30]《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 《人民日报》2018年3月9日。
  15《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 《人民日报》2017年3月9日。
  1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第66页。
  17韩长赋:《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指导乡村振兴》, 《农村工作通讯》2018年第7期。
  18魏后凯:《深刻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农村工作通讯》2019年第2期。
  19韩长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求是》2019年第7期。
  20《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21习近平:《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求是》2002年第16期。

TAG标签: 乡村振     习近平     农业    

相关论文